膜结构建筑以其别具一格的轻盈美感与独特功能,装点着城市的大街小巷、公园景区与公共设施。然而,如同所有建筑形式,历经风吹雨打、日晒霜冻,膜结构也需悉心维护保养,方能延续这份轻盈魅力,维持稳固结构与良好性能,延长使用寿命。膜结构之维护保养技术,便是守护建筑持久活力的幕后英雄。
日常巡查是维护保养的基础工作,也是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的关键手段。专业维护人员定期环绕膜结构建筑,肉眼观察膜面状况,查看有无破损、撕裂、褪色迹象,留意污渍、积尘堆积程度;检查钢结构、索结构支撑部件,观察有无变形、生锈、松动,对连接节点重点排查,确保螺栓紧固、焊缝完好。例如,发现膜面有微小穿刺孔,及时标记记录,安排修补;若发现钢结构底漆剥落、生锈,立即除锈补漆,防止腐蚀蔓延。日常巡查频次依建筑所处环境、使用频率而定,沿海多风多盐地区、人流量大的商业场所,适当增加巡查次数。
清洁工作关乎膜结构外观与透光性能。灰尘、鸟粪、油污等污垢长期附着膜面,不仅影响美观,还会降低透光率,影响内部采光效果。清洁膜面时,选用温和、无腐蚀性清洁剂,搭配柔软毛刷、海绵或高压水枪(压力适中),依膜材特性与污垢类型合理选择清洁方式。对于一般性灰尘,轻刷或低压水枪冲洗即可;顽固油污,用专用清洁剂浸泡、擦拭清除。需注意避免尖锐工具划伤膜面,清洁后及时擦干,防止水渍残留。
膜材修补是维护保养的重难点。膜结构在使用中难免遭受意外撞击、强风拉扯致使膜面破损。轻微破损,采用专用膜材补丁、粘结剂修补,补丁材质与原膜材匹配,确保色泽、物理性能相近,粘结牢固;严重撕裂,需专业施工团队评估,可能重新裁剪、拼接部分膜材,恢复膜面完整性与受力均匀性。修补后,检测修补处强度、密封性,确保达标。
预应力调整同样不可或缺。膜结构长期受环境因素影响,温度、荷载变化使膜面预应力改变,失衡的预应力引发膜面松弛、褶皱或紧绷过度,降低结构稳定性。定期运用专业设备检测膜面预应力,依据检测结果,借助张拉设备微调,恢复合理预应力值,维持膜面良好受力状态。
然而,膜结构之维护保养技术在实际推广与应用中面临不少挑战。首当其冲的是业主维护意识淡薄。不少建筑业主认为膜结构安装完毕万事大吉,忽视日常维护保养,待出现严重问题才匆忙补救,耗费更多人力、财力。加强维护知识宣传教育,提高业主重视程度,督促定期维护,至关重要。
专业维护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因素。膜结构维护保养需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,熟悉膜材特性、结构力学原理与各类修补工艺,当下这类复合型人才稀缺,导致部分维护工作不到位,影响建筑健康。高校、培训机构应开设针对性课程,培养专业维护人才。
再者,缺乏统一维护标准与规范。不同地区、不同企业的膜结构维护方式、频次差异大,质量参差不齐,消费者难以甄别。制定详尽、统一的维护标准,规范操作流程与技术要求,利于行业健康发展。
综上所述,膜结构之维护保养技术通过日常巡查、清洁、修补与预应力调整,延续建筑轻盈魅力,但在业主意识、人才培养及标准制定等方面仍需持续发力,夯实维护体系,保障膜结构持久稳固。